1.測量方法與儀器
測量方法不當:不同的測量方法適用于不同的場景和土壤條件。例如,兩線法要求有已知接地良好的地,若在不滿足條件的地區使用,可能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。三線法需要正確布置輔助地和探測電極,且各電極間距需符合要求,否則會影響測量精度。
儀器精度不足:測試儀本身的精度、分辨率等技術指標會直接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。如果儀器的精度不夠高,對于較小的接地電阻變化可能無法準確檢測出來。
儀器未校準:儀器長期使用后,可能會出現校準偏差。若未及時進行校準,測量數據可能會偏離真實值。
2.環境因素
土壤條件:土壤的電阻率、濕度、溫度等因素對接地電阻有很大影響。干燥的土壤電阻率較高,潮濕的土壤電阻率較低。如果測試區域的土壤濕度不均勻或在不同季節發生變化,會導致接地電阻測量值不穩定。此外,土壤中的雜質、礦物質含量等也會改變土壤的導電性能,從而影響測量結果。
氣候條件:降雨、降雪等天氣條件會使土壤的濕度增加,導致接地電阻減小。而高溫天氣可能會使土壤中的水分蒸發,使接地電阻增大。
電磁干擾:周圍的電磁場,如附近的高壓輸電線路、通信基站等產生的電磁干擾,可能會影響測試儀的測量信號,使測量數據出現偏差。
3.人為因素
操作不規范:測試人員的操作技能和經驗對測量結果有重要影響。例如,在布置測試電極時,電極的插入深度、間距不符合要求,或者電極與土壤接觸不緊密,都會導致測量誤差。
讀數誤差:測試人員在讀取測量數據時,可能會因為視覺誤差、記錄錯誤等原因,導致數據不準確。
4.接地裝置本身
接地體腐蝕:接地體長期暴露在地下,容易受到土壤中化學物質的腐蝕,導致接地電阻增大。如果接地體腐蝕嚴重,即使測量方法和儀器都正確,測量得到的接地電阻值也可能比實際值偏大。
接地體連接不良:接地體的連接部位如果松動、接觸不良,會增加接觸電阻,從而使測量的接地電阻值不準確。